一、基础知识
1.救生圈
(1)救生圈浮力材料的要求
①救生圈以整体的闭孔泡沫塑料、软木块或其他等效固有浮力材料制成,并应符合救生设备的一般规定;
②禁止使用灯芯草、软木刨片、软木屑或其他任何松散的粒状材料制造救生圈,也不应使用充气式救生圈。
(2)救生圈构造的要求
①救生圈的外径应不大于800mm,内径不小于400mm,并保证足够的强度。
②救生圈应设有直径不小于10mm的合成纤维把手索1根,其长度应为救生圈外径的4 倍,并将其4等分紧固在圈体外圈的4个等距点上。落水时把手索能漂浮在水面。
③具有不小于1.5kg的质量。
④救生圈在淡水中应能支承14.5kg重的铁块至少达24h。
⑤救生圈在被火焰完全包围2s后,离开火源应不持续燃烧或熔化。
⑥从10m髙度处将救生圈投人水中,不应变形或损坏。
⑦配置在油船或推(拖)船上的救生圈应耐油。耐油的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
规定。
⑧配备在救生圈上的救生浮索应不打纽结,其直径应不小于8mm,破断强度不低于5kN,长度不小于30m。
(3)救生圈标记
救生圈的颜色应为红白相间色或橙色。救生圈上应写明船名和船籍港,并应标明其型号、制造编号、制造年月及检验标志。
(4)救生圈的配备
救生圈配备按照船舶种类、航行航区和船舶长度配备,其配备应满足船舶检验证书簿的要求。
2.气胀式救生环
(1)气胀式救生环构造和性能①气胀式救生环的外壳是用无毒、耐冲击的塑料制成,内装双气襄、双发气装置、双发电装
置及其附件。人水后每一气襄即可自动气胀成独立的半环状气室,两气室组成一个环,其内径不小于400环体外圈应设有合成纤维把手索,并将其紧固在4个等分点上,把手索应能漂浮在水面。
②从10m高度处将气胀式救生环投人水中,不应变形或损坏。
③气胀后的环体在被火焰包围28后,离开火源应不持续燃烧或熔化
④气胀式救生环应设置两个独立气室,每一气室在淡水中应能支承质量为9kg的铁块。任一气室损坏或失效时,另一气室支持一人浮于水面。气室应水密。
⑤气胀式救生环所充气体对人体应无害,将其抛人水中后气室自动充气,一船应在8s内充气完毕,在冷态下应在15s内充气完毕^
(2)气胀式救生环的标记
气胀式救生环的壳体和气囊的颜色应为橙色。其壳体上应以显明经久的字迹标明其型号、制造厂名、制造年月、下次维护日期、电池更换日期、总质量及检验标志。
二、检查要求
1.船舶配备救生圈、气胀式救生环的数量和存放位置应满足规范的要求。
2.救生圈应分布在船舶两舷易于取用之处,并尽可能布置在所有延伸到船舷的露天甲板上,至少有一个放在船尾附近;同时,救生圈应不得以任何方式作永久紧固,以便能迅速取用。
3.至少有一个救生圈装有认可型的可浮救生索,30m以上。
4.每个救生圈的颜色和标记应符合规定要求。
5.每个救生圈质量应不小于1.5 4。
6.设有直径不小于10mm且长度不小于救生圈外直径4倍的合成纤维把手索1根,并将 其4等分紧固在救生圈外围的4个等距点上。
7.在有利于探测的位置装贴有具备反光功能的反光材料。
三、常见缺陷及处理措施
1.救生圈数量配备不足。(17)
2.救生圈可浮把手索不牢靠。(17)
3.未配备带救生浮索的救生圈。(17)
4.救生浮索使用非可浮型材料。(17)
5.救生圈无标志、标志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。(17)
6.救生圈破损或霉烂。(17)
7.气胀式救生环充气装置不能使用。(1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