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基础知识

1.舱类分类

舱壁按其作用可分为水密舱壁、油密舱壁、防火舱壁、制荡舱壁。

(1)水密舱壁:指在规定的压力下不能渗透水的舱壁。

(2)油密舱壁:指在规定的压力下不能渗透油的舱壁。

(3)防火舱壁:是船舶结构防火的一部分,能在一定的火灾温度和时间内限制火灾蔓延的舱壁。

(4)制荡舱壁:设在液舱内用于减少自由液面影响的纵向舱壁,上面开有流水孔。

2.舱壁结构的作用

(1)横舱壁与舷侧结构连接,保证船体的横向强度。

(2)纵舱壁参加船体的总纵弯曲。

(3)纵、横舱壁与甲板结构和船底结构连接,传递垂向负荷,起支柱作用。

(4)起密性作用,保证船体的抗沉性。

3.舱壁的设里

(1)船舶在船首和船尾均应设一道水密舱壁,机舱前后舱壁应为水密舱壁。船长30m及以下的船舶的机舱后壁可为非水密舱壁。

(2)AB级航区客船及J级航段的船舶,不应在水密舱壁上开门。若设有双层底或经认可的轴随时,可在机舱后舱壁上开设水密门。

(3)防撞舱壁上禁止开门或人孔。

(4)横向舱壁的间距应不大于舱深的6倍。

(5)三峡库区的油趸船、化学品趸船和液化气趸船应在舭部设置防撞舱壁(仅作停泊使用的趸船除外)。

(6)电缆、航链、车钟链等穿过水密舱壁时,应沿干舷甲板下表面數设。

4.水密横舱壁结构

(1)平面舱壁:由舱壁板及其骨架构成的舱壁。平面舱壁扶强材一般应竖向布置。

(2)槽形舱壁:是将舱壁板加工成梯形、弧形用以代替舱壁扶强材。

(3)平面制荡舱壁:应尽可能设计成对其他构件不起有效支持作用,以便减轻制荡舱壁的 结构重量。

二、检查要点

1.机舱前后舱壁应为水密舱壁。

2.机舱后舱壁如有门,其应为水密门。

3.舱壁变形程度应不超过规定的要求。

4.舱壁腐蚀程度应不超过规定的要求。

5.舱壁应无裂纹。

6.舱壁扶强材的变形程度应不超过规定的要求。

7.舱壁扶强材的腐蚀程度应不超过规定的要求。

三、常见缺陷及处理措施

1.机舱前舱壁有开孔。(30/70)

2.防撞舱壁非水密舱壁。(17)

3.货舱横舱壁局部变形严重。(17)

4.货舱横舱壁腐蚀、穿孔。(30)

5.舱壁扶强材变形程度超过规定的要求。(17)

6.舱壁扶强材腐蚀程度超过规定的要求。(17)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